网站首页 > 正文

【课程思政】《应用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实施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来源: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   作者: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   供图:   编辑:梁书荣 浏览次数:

《应用英语翻译》课程以实用文体的翻译为主线,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集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内容深入浅出,突出以人为本,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打牢英汉互译的基础,掌握英汉各类应用文体的文本结构特点和翻译方法,熟练地进行英汉互译;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开阔视野和中国情怀,能胜任科技、商务、法律、新闻、广告、旅游等行业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本课程获批202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示范课,经过一年的建设,本课程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思政实施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考核等方面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课程思政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在这一重要论述引领下,各地高校积极展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政策,是我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国家意志。

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都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功能,同时也承载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作用。它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在本质上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涉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地蕴含着鲜明的文化态度。明明( 2014) 通过论证翻译与跨文明对话的内在学理关系,阐释了文化本身通过翻译得到发展和扩容,要在翻译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张建昌( 2018) 提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其自身的发展契合提升文化自信的要求,倡导通过翻译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可以说,促进本国文化自信提升是翻译研究义不容辞的战略使命,好的翻译可以使“中国在现代国家的构建中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罗选民,2017) 。可见翻译课程文化价值涵纳度高,无论是传统译论、经典译作、译者,还是翻译职业本身都有大量育人元素可供挖掘,翻译课程在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可以挖掘大量资源,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上大有作为。

二、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

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又在2019 年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教师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在课堂,而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关键是在教师,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开发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课程思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成效。因此,课题组成员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均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的课程学习并获取相关证书,同时,在日程开展的教研室活动中,也把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重要的议题。

(二)教学大纲中课程思政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应用英语翻译》的课题组成员在梁法丽老师的带领下重新修订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课程思政的要求在课程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都有明确的体现,如“译者具备的学科素养和翻译伦理;译者的职业道德。节译、改译时译者应考虑的因素,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等思政目标都有详细的陈述。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的设计

1.成立课程思政备课小组。成立有中高级职称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课程思政备课小组,依据教学大纲对每次课讲授的内容进行预分析,针对各班的不同情况做好课程思政融入内容和形式的预设,再由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适时、灵活地融入课程思政。

2.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多年来,《应用英语翻译》课程小组的教师一直坚持至少上课前十分钟到达教室,组织学生开展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朗读或背诵课文、演讲等,具体内容会根据任课教师的不同有所调整,但宗旨是不变的,即让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提前热身,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广泛的参与度。本学期我所带的2019级英语专业本科14班的课前十分钟的活动时要学生分组搜集从古到今的中国翻译家、翻译理论及其影响。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共收集了鲁迅、严复、林纾、许渊冲、季羡林、梁实秋、罗念生、草婴等翻译家。这样的整理让学生对中国的翻译家、传统的翻译思想和理论有了详细的了解,并意识到翻译思想也自成系统且博大精深。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翻译思想进行分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同学们不仅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而且也从这些“大家”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他们的治学精神、勤奋的态度、人格魅力等,这些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课堂活动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借助课程资源中各种生动的翻译译例,通过工具辅助翻译实践和及时反馈,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新青年,“数据人”是 21 世纪大学生的特征,具备快速学习翻译技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翻译工具的学习,既有助于吸引学生对翻译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愿意接受教师所设计的翻译学习内容,又有助于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机器翻译素养。同时,结合我国的方针政策、社会热点等问题在专题授课时灵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旨在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堂实践阶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翻译文本展开对比分析,对文化翻译语境下文化霸权、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展开讨论,剖析典籍外译和外宣翻译策略等。通过对比二者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考察汉英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渊源,能促进学生在对比中树立起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拥有驾驭不同翻译策略能力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体现出对传播中华文化价值的翻译策略的偏好和坚持。对翻译中歪曲或误译中国形象的现象进行抨击和修正,形成一种始终如一的人生哲学,积极主动传译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4.作业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每个专题课后,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情况设计相关的习题或讨论题加以巩固课堂教授内容。完成习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省和知识内化的过程,不仅复习了相关专题内容,同时也促使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如,在讲授公示语翻译之后,任课教师让学生在校园内或信阳搜集一些公示语并对其翻译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地方。这种既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巩固了上课教授的公示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今后无论走到哪儿,学生会对公示语的翻译持专业的批判态度,这也是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功用所在。

(四)考核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设计

考核环节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闭卷集中考核,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小组活动以及作业等,任课教师也可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让学生写翻译评论。期末成绩占70%,主要考察学生对翻译基础知识、词汇、句子以及段落翻译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涉及不同专题。整个考核过程都会不同程度显性或隐性融入课程思政。

三、课程思政实施的不足

尽管课程思政的小组成员做了很多尝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课程思政融入的时间分配和深浅程度、课程思政融入的效度、实践环节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以及课程思政融入的范围等问题。课程思政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后续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会深入讨论以上问题,争取实现突破,真正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契合。

※本课程负责人梁法丽副教授荣获2022年中西部地区高等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上一条: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召开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暨评估决战总动员大会 下一条: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召开2023年春季学期全体教师大会

关闭